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:::
武訓
武訓1838~1896

生平

  1. 武訓是今山東省冠縣柳林鎮武莊人,是清朝末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一個乞丐。靠著乞討,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,修建起了三處義學,購置學田三百多畝。武訓一生勞苦,對自己又十分節儉,終因積勞成疾,於光緒22 年(1896 年)4 月23 日,在臨清御史巷義塾內(現臨清實驗小學)含笑去世,終年59 歲,葬於堂邑崇賢義塾東側,有萬人以上群眾,包括堂邑、館陶、臨清三縣全體官紳,參加了武訓的葬禮。武訓的遺骨在二十世紀被中共批判燒毀。

教育理念

  1. 武訓以行乞的方式集資興辦義學,目標是「貧苦人家子弟無錢也能讀書,使他們讀了書不再被人欺」。
  2. 武訓所作所為感動了許多人,在後人的文章「武訓興學」裡提到,「莫嘆苦,莫愁貧。有志竟成語非假,鐵杵磨成繡花針。古今多少奇男子,誰似山東堂邑姓武人!」由此可知,不要惋嘆自己的出生,只要堅持下去,一定可以成功的。

事蹟

  1. 武訓的義舉在當時受到各界普遍高度的評價。光緒皇帝封武訓為「義學學正」,賞穿黃袍馬褂,又敕建「樂善好施」牌坊。
  2. 1930 年代,中國投身於普及教育運動的部份教育家,也將武訓作為運動的先導及效法的楷模。
  3. 江蘇南通的一所師範學校還將武訓像與孔子像並列。山東民眾甚至直呼武訓為「武聖人」。在國外,武訓被稱為「無聲教育家」、「平民教育家」。

館藏相關著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