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:::
王安石
王安石1021~1086

生平

  1. 字介甫,號半山,諡文,封荊國公。世人又稱王荊公。北宋撫州臨川人。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學 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有《王臨川集》、《臨川集拾遺》等著作存世。
    出身官宦之家,宋仁宗慶歷二年(1042)考中進士;嘉佑三年(1058)向宋仁宗上萬言書針砭時弊,但未被接受。後於熙寧二年(1069)宋神宗時,任參知政事,推出了青苗法、保甲法等新變法。次年升任宰相後,更推出農田水利法等新措施。後王安石以用人不當致新法難行而請辭,退居江寧而卒。

教育理念

  1. 基於「科舉選才」和「學校育才」兩種不同價值體系之矛盾與衝突,引起北宋三次教育改革。宋神宗時,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即為其中之一。王安石主張逐漸取消科舉,代之以學校,因此國家官員由學校中選出。如此可落實學校培育人才之精神,也可從平常考核中,選得真正人才。
  2. 為了培養人才,王安石擴張興學,增加太學生名額。而在學校為培養人才以前,王安石主張先行改革科舉舉辦方式,其先停辦以背誦為主的「明經科」;對於「進士科」,則專考精義策論,以便選獲實用人才。

事蹟

  1. 設學校- 令諸州設立學校,並武學、律學、醫學,以培養專業人才。
  2. 立太學三舍法- 新生入外舍,外舍升內舍,內舍升上舍。上舍生依其優劣授以官職。
  3. 變更貢舉法- 廢除明經科;進士科廢試詩賦,專試經義策論,以通經有文才者為合格。
  4. 頒行「周官新義」、「詩義」、「書義」等三經新義為科舉應試範本。

館藏相關著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