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:::
沈光文
沈光文1612~1688

生平

  1. 沈光文(字文開,號斯菴)為明末太常寺卿,於明永曆六年(1652 年)由金門移往泉州之際,遭遇颶風而漂至臺灣。明鄭初年起沈光文即自行在目加溜灣社(今臺南市善化區)教授儒學,並著有「臺灣賦」、「東海賦」、「檨賦」、「桐花芳草賦」、「花草果木雜記」等。
    清康熙廿四年(1685 年)與詩文同好等十四人,每月相會,「分題拈韻,擇勝尋幽」,共組「東吟社」,是為清代臺灣士子因會文而共組「文社」之始。

教育理念

  1. 由於沈光文把漢文化始傳於臺灣,並精心記載臺灣風情於文章中,因此康熙廿二~廿五年期間(1683-1686 年)首任諸羅縣知縣季麒光在〈題沈斯菴雜記詩〉中,盛讚其「學富情深,雄於詞賦」。
  2. 沈光文立塾授徒並賦文臺灣風情,是為臺灣文學之父。

事蹟

  1. 首將儒家文化傳播於臺灣,深具貢獻。
  2. 因沈光文始教漢文化於平埔族目加溜灣社(今臺南市善化區),因而民國71 年當地居民鑑於沈光文倡學有功,將其神像入祀於當地慶安宮中,與“五文昌”合祀,成為全省獨一無二的「六文昌廟」。
  3. 創立之「東吟社」, 是為臺灣文社之始。

館藏相關著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