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丁‧海德格爾 Martin Heidegger1889~1976
生平
- 出生於天主教家庭,早年在教會學校讀書。17 歲那年,接觸到布倫坦諾的《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存在的多重意義》一書,使得他對存在意義的問題產生興趣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,他應徵入伍,從戰場回來後,則成為胡塞爾的高級助教。幾年後,擔任馬堡大學哲學教授。而後,當選為弗萊堡大學的校長。然而,他在就職演說中,大量運用了納粹相關的言詞,使得他臭名遠播。不久後,他辭去校長一職,、專心於授課,並表明與納粹運動分手的立場。1976 年,海德格爾於出生地與世長辭,並以羅馬天主教儀式安葬。
教育理念
- 哲學的全部任務,就是啟人思。
- 「教師應該比他的學生更可教。」教育者最懂得生命的力量在於成長,生活的幸福在於自我的更新,生存的快樂在於時時充滿活力。
事蹟
- 1927 年發表《存在與時間》(Sein und Zeit),這是海德格爾最具影響力的著作。他透過確定存在(existence)相對於存有(Sein / being / esse)的優先性,進而探詢人類生存的本質及境況。《存在與時間》被視為存在主義之肇始。